野味、猫屎咖啡,原来害的都是它们
说起果子狸这个名字,很多人或许是从“非典”或“新冠”知道的,现在还记住了它是个不该被吃的“野味”。不过关于它们是如何从著名美食到谈之色变,还是有很多故事可以听一听,以及它的一些亲戚们其实也生活得并不幸福……
先放美照一张
图源:zoochat.com
01
吃果子狸,“自古以来”?
在本世纪两次疫情之前,果子狸曾是古代诗词歌赋、小说笔记、医药专著中的常客,享誉千年。只不过对果子狸的赞美,基本离不开一个字:吃。
从苏轼的“泥深厌听鸡头鹘,酒浅欣尝牛尾狸”,到《本草纲目》中的“牛尾狸……冬月极肥,人多糟为珍品,大能醒酒”,以及《红楼梦》里贾母在中秋节送给宝玉黛玉吃的“风腌果子狸”,国人吃果子狸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。
老挝一处菜市场上的果子狸。民间吃果子狸的习俗不止中国,在东南亚也很普遍。上图源:电影《警察故事3》下图源:Alamy
当然在缺乏生态保护、疫病防控概念的古代,吃点山林常见的果子狸也不算罪过,今人无须苛责。不过2003年“非典型肺炎”爆发后,科研人员调查发现“果子狸是SARS病毒的源头”,大家顿时谈狸色变!尽管后来有研究表明,该病毒的真正源头来自蝙蝠,果子狸只是被传染的中间宿主。但后来的新冠疫情,又从售卖果子狸等“野味”的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集中爆发,看来吃它们的“光荣传统”得停了。
02
“非典型”灵猫,却是最常见
做成菜的果子狸不好认,而它们活着时的外貌特点,最明显的是那道白纹。国内分布的果子狸,从鼻梁到额顶有一道白纹,左右脸颊又有大块白斑,双眼周围还有白眼圈,与脸上其余地方的黑毛对比分明。因为这张大花脸,果子狸在一些文献中又叫“花面狸”,台湾地区则叫它“白鼻心”。
果子狸头体长约50~87厘米,尾长约50~63厘米,体重一般为3~5公斤。其身材看起来比家猫矮些、长些,略显圆胖。国内的果子狸,身上毛色多为青灰或棕黄,因此过去毛皮行业称之为“青猺(yáo)”。粗大的长尾巴,则是“牛尾狸”一名的来源,加上粗短的四肢,它们能在树枝上、山岩间保持平衡,奔走自如,还能适应从暖温带、亚热带到热带的多种森林类型,一些地区的果子狸将近80%的时间,都在树上度过。
果子狸:气得,下来一会儿就被捕兽夹夹了
图源:微博@中国消防
“狸”这个字,既用在犬科的狐与貉身上,也能组成“狸猫”一词,称呼小型猫科动物。而看起来似狐非狐、似猫非猫的果子狸,属于食肉目、猫形亚目中的灵猫科。
别看果子狸一副胖乎乎、懒洋洋的样子,与“迅捷如灵猫”的意象大相径庭,它其实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灵猫:从河北、山西到秦岭—淮河以南各省区,包括台湾岛、海南岛和西藏南部,都有其踪迹。其地区亚种将近十个,且分布密度不低。在南亚和东南亚,果子狸也是常见物种。
灵猫科多是昼伏夜出的杂食动物,果子狸也不例外。它们常在晨昏时分活动,寻找蜗牛、蠕虫、鱼类、蛙类、蜥蜴、鼠类、鸟卵、小鸟、水果、嫩芽、树叶,乃至人类的餐厨垃圾……
民警从小区垃圾桶里翻出来的果子狸。你如果在城市发现了果子狸的踪迹,也可以报警找警察帮助它们回归野外哦。图源:微博@云南政法
在吃水果上,果子狸不愧其名,近乎“偏执”地好这一口。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的一项调查发现,当地果子狸在夏秋两季,食谱中多达74.3%都是各种野果!由于我国中部山区冬季寒冷、食物匮乏,果子狸入冬前会充分利用野果丰收来“进补”,吃得体胖肉肥——过去人们猎捕果子狸,也多是在秋季。
果子,我只吃自己采摘的
图源:YouTube
依靠丰富的野果资源,果子狸历经上千年的猎捕和毁林,仍在中国、南亚和东南亚存活成功。而它们吃完水果大餐之后排泄种子,也对多种树木的繁衍、以及森林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,和果蝠一样深藏功与名。
03
养殖终成一场空?
相比大部分灵猫的孤僻性格,果子狸在野外虽会各自划分领地,但也喜欢结伴。我国中部的果子狸,常在“贴膘”的秋天结成5~15只的大群,一起觅食,轮流警戒,乃至抱团取暖挨过冬季(温带的果子狸一般不冬眠,最多间歇性冬眠)。春天求偶期到来后,“大家庭”又解散为2~3只的小群,或者干脆独自活动。
二人世界.jpg
图源:zoochat
或许因为好合群的性格、爱吃素的口味,果子狸饲养起来比一般灵猫容易些。从上世纪50年代起,我国就开展了果子狸的商业养殖,到2003年有600多家饲养场,存栏数量4万余只。此后虽有“非典疑凶”风波,但一些地方仍把养殖果子狸当作致富产业来推广,不少养殖户以此为生。
后来由于国内无对果子狸肉的检验检疫标准,且它的保护级别只是“三有”,常有非法捉来的野生个体流入市场,与其他野生动物混杂售卖,大大增加了交叉感染、传播疾病的风险。202010月,国家林草局发布《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》,对竹鼠、果子狸、豪猪等45种野生动物,明确要求要积极引导有关养殖户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养殖活动。
但愿无端被卷入争议的它们,今后还能在南方山林里,无忧无虑地当着“吃果群众”……
04
猫屎咖啡的真相
相比大家熟悉的猫科,果子狸所在的灵猫科,存在感一直不高。不过灵猫科的生存之道,就在于“低调”和“保守”。亚洲和非洲的33种灵猫,大都沿袭早期食肉类动物的生活方式:栖居森林,杂食为主,昼伏夜出,小心谨慎。灵猫的头骨、牙齿和四肢结构,也都保留了较多原始食肉类的特征,与猫科动物大相径庭。
果子狸的头骨上半部分,咬合力很强的牙齿
图源:dept.dokkyomed.ac.jp
过去由于研究手段有限,动物学家把猫形亚目除猫科、鬣狗科之外的物种,全都一股脑儿塞进了灵猫科。但随着研究的深入、特别是使用基因测序分类后,灵猫科“冷清”了许多。目前我国国内分布有果子狸、熊狸、椰子狸、小灵猫、大灵猫、长颌带狸、小齿狸、大斑灵猫这8种。
几种灵猫
熊狸
最大的灵猫科动物,能长到20公斤重,却喜欢在树上活动,尾巴像南美洲的卷尾猴一样可以缠绕,甚至能用它倒吊起身体。国内数量极少,国家I级保护动物。
椰子狸
又名椰子猫,东南亚著名的“猫屎咖啡”就来自它们。体型比果子狸略小,也爱吃水果。但被关进笼子天天吃咖啡果“生产”咖啡,对它们可是种摧残。
小灵猫
传统的“灵猫香”主要从它身上提取,现代有养殖,但不太成功。体型与家猫相仿,在我国南方分布较广,黑白相间的环尾使它得名“七节狸”。国家I级保护动物。
长颌带狸
我国最“瘦”的灵猫,身体纤细,嘴巴特别尖,在野外可能以蚯蚓为主食。仅分布在中国云南和越南、老挝,动物学家至今对它们了解不多。
滑动查看更多
许多种类的灵猫,雌雄肛门附近都有特殊腺体,能分泌气味浓烈的黏液“灵猫香”,用来标记领地。过去人们抓灵猫除了当“野味”吃,还提取灵猫香来制作香料、药材。
猫屎咖啡生产商会捉来很多野生麝香猫(椰子狸),让它们吃下大量的咖啡豆,以至于令它们在笼子里抑郁或暴躁、也饱受消化不良和疾病的生命威胁。图源:纪录片《猫屎咖啡的真相》
如今,我国分布的8种灵猫均遭受着非法捕猎、栖息地破坏的威胁。其中还有几种因为研究太少,至今没登上国家保护动物名录。并非明星物种的灵猫们,也需要我们的关爱和保护。
撰文 | 陈之旸
部分图片 | 图虫创意
微信编辑 | 赵之遇
本文原载于《博物》杂志2020年4月刊